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转型期,突出表现是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效益下降。201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比2000年至2012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下降了一半以上。不少服务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和效益也处于较低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正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924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国际经验看,在类似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各国都经历了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二产比重相对下降的过程。比如,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在这一阶段二产比重都有所下降。但是,从这些国家的历史经验看,尽管在这一阶段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但制造业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其国际竞争力保持了稳步提升,出口比重也呈增长态势。例如,在这一阶段,法国、日本和韩国的二产增加值有明显提升,而且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方面的出口比重绝大多数都有明显提升。
制造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高水平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这也是许多小的发达国家,无论总体规模多小,一般也都有少数在国际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制造业部门的原因。二是因为制造业是全球贸易的主体,在当今开放格局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立于全球经济体系之外封闭运行,而服务贸易相对规模较小,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是一个国家全球竞争力的基础。
□ 我国制造业转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传统增长模式遭遇瓶颈,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
一是后发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再制造化的双重挤压。随着人工、土地、资本等各方面成本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总成本呈持续上升趋势,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产业配套要求较低的企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另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制造业的回归和振兴,例如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战略等,中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低端和高端双重竞争压力。
二是实体经济的新增长空间转向质量和品质提升,这要求制造业的增长模式加快转型,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近年来,我国产品数量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已经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居民对消费品质量的提升需求正在不断显现。一个突出现象是海外购物快速发展。有关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购物超过1万亿元,2015年超过1.2万亿元。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要求制造业增长模式进行根本调整。
□ 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是当务之急
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是释放国内消费升级潜力,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这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消费升级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释放,不少扩大消费的措施惠及了国外厂商或进口商品,国内企业的受益面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不足。市场信心不足导致很多行业陷入“低质量陷阱”,企业即使能够生产出高品质商品,但消费者不敢相信、不愿出高价购买,最终企业只能生产低质量产品。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着力创造一个法治化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营造一个对消费者更好保护、让消费者“放心买”的市场环境,让生产者能够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获得溢价,让消费者可以买到放心、安心的合格商品,这样将激励企业家不断创新创业www.cechina.cn,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者的巨大消费需求,有力促进实体经济振兴。
□ 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设计,将有力促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再次振兴。
“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水平。“中国制造2025”提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www.cechina.cn,并具体提出了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都将有力促进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制造2025”将促进中国制造紧跟世界制造业发展前沿,并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当前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发展智能制造。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正是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www.cechina.cn,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引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的聚合裂变,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将有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能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这些都是前沿性、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历史经验表明,以重点高技术部门的集中突破,对于全面提升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上述前沿产业取得突破,将有效带动我国制造业其他行业升级,实现协同发展。
“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着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品牌对企业来说,是投入、创新、荣誉和责任;对消费者来说,是信任、安全和质量保证。“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的路径,包括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以及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等。这些举措的顺利实施,将会进一步打造一大批被国内外市场接受与认同的知名品牌,并带动品牌企业加快发展。
制造业的竞争不仅仅是成本竞争,更是人力资本、产业配套能力和市场容量的综合较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充沛的人力资本优势,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完全有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和转型,我国制造业也必将进入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历史阶段。(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许召元 赵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