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故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2017年,无论是实体经济也好,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新经济也好,对于实体经济来说,给人有一个更好的期待。有人说实体经济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甚至困难会继续加重。虚拟经济的快速扩张,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去思考,困难到底该如何去解决。正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努力去反思和超越。
中国制造2025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创新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如果你不去改变自己,市场就会把你抛弃。但是,至于创新了是否会有未来,那也不一定。反过来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如果你不去创新www.cechina.cn,就肯定没有未来。所以,创新是中国制造企业和工业服务企业永远的必修课。
从目前的众多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看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无非就是如何去打造一个适合自己企业同样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模式,自己的组织架构如何能够保证高效的去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如何突破现有的瓶颈和极限,最终如何保障与消费者的高质量和高绩效的交互。
石化、电力、电气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www.cechina.cn,这类行业的信息化布局较早,起点较高,有较为扎实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发展环境,在基础环境和产业应用的排名也处于前列,未来需要在提升效率,培育创新和绿色环保方面加大投入,优化提升。
以文教工美、家具制造为代表的较为“轻型”制造门类,由于其体量较小,企业类型繁杂,传统上处于制造业中容易被忽视的地位,但由于这些行业更贴近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平台化运营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实践,其智能制造水平相对较高,总体排名较为靠前,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转型路径。
冶金、采掘类行业相对落后,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发展参差不齐,信息化的基础环境薄弱,产业模式落后,虽然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创新能力较差,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伴随着较多的污染。未来需要进一步突破基础环境的制约,为其推进信息化深入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仪器仪表、食品制造等行业中小企业比重较高,企业基础设备设施和条件提升建设相对来讲规模小、难度低,且总体上中小企业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比较活跃,近年来基础环境水平增速明显。
日用杂品等行业门槛较低、小微企业众多,基础环境水平和增速均较低,亟待通过信息技术带动全行业制造水平提升。
●2016年我国制造业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为44.1%,烟草、电力行业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较高,采掘行业亟待提升。
●核心工业软件普及率ERP最高,达到69.7% ;制造执行类软件应用程度较低,MES普及率仅为23.3%;
●工业互联网联接水平大幅攀升,2016较2015年几乎翻一番;采选、木材加工行业基础薄弱;
●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初具规模,2016年制造业云平台渗透率为33.7%;离散和混合类行业云平台渗透率较高。
在新的业态环境下,电子商务加速向制造业全行业渗透。装备、原材料行业综合集成水平领先,装备行业设计与制造集成水平较高,流程行业管理与控制集成水平较高。企业平台化运营水平尚处初级阶段,2016年制造业各行业实现与相关方业务全面在线协同的平均比例仅为11.8%。企业之间协同应用趋势明显上升:
●电气机械、汽车、运输设备、电子、电气、家具制造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创新优势显著,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状态信息跟踪与反馈情况应用较好。
●运输装备、汽车、电子、纺织服装、文娱用品行业产业链协同程度较高,跨企业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能力较高。
●汽车、电气、专用设备、家具和电子行业在线实现产品服务延伸或远程管控的应用情况较好。
●石油加工、文娱用品和电子设备制造产业链企业之间关联信息实现共享和实时交互。
●石油加工、汽车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产业链建设或采用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
●电子装备、石油加工、烟草制造业建立了产业链企业业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接口。
其他部分制造业产业链之间基于信息化的业务协同,例如生产计划协同、物料协同、订货业务协同、财务结算协同、物流仓储协同、加工配送协同、研发设计协同、产业链企业间订单全程可追溯和产业链之间的质量全程可控。
制造业需要进一步需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信息化”与创新驱动是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战略举措。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理念,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橡胶塑料、专用设备行业网络化协同制造成效卓著。家具、仪器仪表、电子行业服务化转型势头强劲。消费近端行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显著领先。
无论是哪种应用模式,哪样的创新应用,都需要有新供应链、制造体系和实体经济形态,我们传统所看到的某一个端,某一个节点,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块,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协同化,产业链协同、企业内部协同和人与人之间协同,实体要调整的更加服务化,服务要和实体之间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链接。每一个制造企业都要在这样的服务流中间,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导和推动实体经济开放创新,促进制造业更快更好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