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第十五届西博会上,“工业4.0”就是热点,政府官员、企业老板、高校专家侃侃而谈,“黑灯车间”“智能机器人”等概念被不断提及。
本届西博会上举办的2016智能制造-工业4.0中德论坛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再次聚焦“工业4.0”,中国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更深刻。
认识在进化
“工业4.0”不只局限在生产环节
“两年来www.cechina.cn,川企对‘工业4.0’的认识在提升,一方面从数字化思维中解脱出来,进入智能化思维;另一方面从智能化生产解脱出来,进入全要素智能化思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都四平软件公司创始人吴卫平说。
此前,海尔、格兰仕的“黑灯车间”被视为转型典范,受到追捧。“黑灯车间”,顾名思义,就是生产、组装、质检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无需人的操作,故可“黑灯”。吴卫平则认为,黑不黑灯不重要,“柔性化”才是“工业4.0”的精髓,即同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高度定制化的产品。
“以前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大家对‘工业4.0’的讨论局限在生产环节,其实消费环节、营销环节、创新环节都需要智能化和柔性化。”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潘晓勇说。
认识逐渐清晰,四川企业开始实践。长虹与同济大学深度协作,引进德国西门子数字化虚拟仿真验证平台,完成了彩电智能制造标杆线方案设计,正推进数字化虚拟工厂样板建设。
全局需突破
“工业4.0”以全社会高度信息化为前提
虽有实践,但烦恼仍多。
西门子在川落户已久。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工业软件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方志刚表示,“工业4.0”是以全社会高度信息化为前提,行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
换言之,“工业4.0”难以一点突破,而需全局突破。
“西门子将推动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三化合一,借助成都数字化工厂的平台,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给企业提供样板和表率,二是向业界分享我们建设数字化工厂的经验与技术。”方志刚说。
为了践行这一理念,论坛当天,西门子联合德国蔡司集团、德国SAP、德国通快集团等德企与宜宾市、同济大学签署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宜宾共同建设智能制造产学研基地。
长虹迈的步子更大些。今年长虹与“机器人巨头”瑞士ABB公司在成都设立了中国西部首个机器人应用联合实验室,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佳的系统解决方案。潘晓勇表示,长虹重要转型方向之一,就是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一站式”对中小企业进行改造。
机器替代人后就业怎么办
从“工业4.0”的概念被提出,就有两个质疑不绝于耳:使用机器人后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可能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流失;不再需要产业工人,整个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会崩塌。
看似有根据的质疑其实站不住脚。美国经济学家亨利·黑兹利特在其专著中表示,“机器必然导致失业”是最顽固的“经济错觉”之一,每当一次工业革命到来,它都会跑出来。而事实上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应用机器可使产品更便宜,从而刺激消费需求上升,促使全行业生产量增加,整个行业雇佣的劳动力甚至可能多于使用机器前。这种情况在棉纺、汽车、飞机等行业一再上演。
职业教育体系是否会崩塌?业界早已提出打造“职业教育4.0版”,制造“智造人才”,核心就是培养适应全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职教从师资培训到应用型教育的整体转型变革。可以借鉴的是,提出工业4.0后,德国政府提倡的职业教育全面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