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对接互补 中德工业瞄向深度合作

www.cechina.cn2016.06.24阅读 2822

  由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学会共同举办的2016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家大会6月22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务实推动中德工业界深度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德国驻上海代总领事白约恩,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以及中外企业代表约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完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机制
  辛国斌说,中德两国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在各自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经过长期共同努力,中德两国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态势。“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再度成为两国领导人关注的热点和中德政府磋商的重点,战略上的有效对接,预示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有诸多共同之处,其战略使命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核心理念都是推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重点任务都包括打造信息物理系统(CPS)、建设智慧工厂等内容。
  辛国斌认为,当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和众多企业都希望能借助智能制造这一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将消费和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供给侧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优化www.cechina.cn,提高生产率,提升产品性能,创造新的市场空间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智能制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吸引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学习借鉴。
  辛国斌表示,“尽管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制造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但是我们判断,‘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更没有变。”
  辛国斌表示,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中国制造业需要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精细化发展转变,从扩大供给规模向提升供给效能转变,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中德两国产业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以及中小企业发展领域,双方合作空间的潜力巨大。”辛国斌说,目前中德两国已经通过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形式,积极推进政府间的对话合作和产业界的对接交流。“我希望两国企业家能在联盟的平台上加强交流,相互启发,发挥各自优势,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研究、智能制造领域试点示范推进、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训与交流方面加强对接和合作,共同促进两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工信部愿意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中德双方产学研用高效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打造中德合作新引擎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在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的促成下,已有包括太阳能光伏、家用电器、原材料、关键基础部件、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等行业的23个产业合作案例。
  在会议现场,德国莱茵集团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贸促会贸易促进中心进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李北光表示www.cechina.cn,今年将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中德合作迎来了最佳的历史时机。“6月13日,中德两国签署了包括技术、基础设施、运输等领域在内的24项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达到27亿欧元。”
  李北光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五大板块,其中创新驱动作为最重要的板块有三大任务: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创新驱动就是要解决中国工业创新体系薄弱环节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推进先导共性技术并大力发展基础产业。”
  “中德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制造优势上,中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产业配套能力,而德国在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自动化方面世界领先;市场优势上,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伙伴;产业优势上,中国有以华为、阿里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德国在机械制造业方面世界领先;制度优势上,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德国制度产学研深度合作。”李北光表示www.cechina.cn,中德制造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加强合作创新,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李北光强调,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创新可以成为中德双方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可以在加强战略对接、知识产权合作、标准化合作、组建创新联盟方面,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些制造业产业变革的共性技术,加强合作创新。“中德两国合作创新,有利于国际分工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有利于国际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提升,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并惠及世界。”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