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中国制造业与德日差距的根源在哪里?

www.cechina.cn2015.10.30阅读 1244

  中国制造业陷入低谷和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和自主的创新精神,仅靠仿制和低廉的价格占领中低端市场是毫无前途的。应该摒弃师夷长技的思想,提高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革新与实践对接的教育体制,并保持踏实和严谨的科技作风。
  2015年6月,中科院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工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处于工业初等发达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距较大,根据对世界各国在1970-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指标做了一些评价和分析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工业落后德国100年。对于此结论,外界评论众说纷纭,中国工业真的与德国有那么大的差距吗?中国与德国日本工业的差距根源又何在?
  德日工业崛起的历史根源
  就工业起步来说,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晚半个世纪,而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也仅是英法工业革命之后的明治维新时代。德日这两个强国就工业化起步来说,都不是世界最早最典型的,但都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了英法等国家。若论根源,会发现德日这两个国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都是以战时的军事化经济来拉动工业的迅速增长。军用设备的先进与否往往左右战场的局势,为战时需求的军事工业发展,先进军工项目的研发,极大的刺激了德日一些命脉企业的发展,比如设计太平洋零式战斗机的日本三菱重工,和为德国战斗机坦克制造电气设备的西门子。这些为军用需求的扩张而迅速拉动的工业领域,使德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为世界最大的机器工业生产国。
  而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是师夷长技,即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军事设备,机器生产和科技。在李鸿章等人的推动下,相继出现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但在甲午中日海战之时,我们已能窥见中国与日本在军工实力上的差距,日本无论从舰船吨位、马力、火炮数量、速射炮数量、鱼雷发射管数量等方面都领先于北洋水师的装备10-20年。以后膛炮装备为例,中国的北洋水师是射速为1发/min,而日本舰队装备的速射炮射速为8-10发/min,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之下,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的失败并不是一个意外,背后的根源或许有较深刻的政治经济因素,但不可否认,工业技术的水准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此看出,导致中国现代工业差距的并不是由于工业起步晚,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起步,而是源于中国对自身工业的态度:师夷长技。在漫长的过去,我们一直在亦步亦趋的模仿和追随着西欧的步伐,只是依靠大规模引进西方现有的生产设备和科技,恪守着拿来主义,从那时起,我们便丧失了民族产业的灵魂——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放眼德国和日本的命脉工业,从德国西门子到日本三菱重工,无一不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工程师长期在一线上深入细致的研发和揣摩,才制造出世界顶尖级质量精良的工业产品。
  现代工业差距的社会根源
  百年之后,德国和日本仍屹立于世界工业的巅峰,保持着工业强国无可动摇的优势。德日制造业几乎代表了全球的顶尖级水准:高速,高精度,智能化。尤其是可靠性能要比国内的制造产品要高很多。影响中国与德日制造业产品的差距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精度,一个是材料。在中国机床加工精度仍徘徊在0.05-0.001mm之时,而日本已经实现纳米级切削加工。在材料方面,比如用于航天领域的高温材料,中国自主研制的DD系列高温单晶合金,它的应用温度是在650-1100度之间,而日本的单晶高温合金,已可稳定使用在1650度的应用领域。中国和德日的技术差距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实际来说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相差半个世纪。
  在此情况下,中国对于制造业采取的态度却依旧停留在师夷长技上,抱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很多企业设法购买国际一流的制造产品,动用技术团队,通过解析,仿制这些产品,再以低成本制造加工出来,变成令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山寨品牌。通过疯狂的复制设计,剽窃产品等手段,以低廉价格充斥抢占着中低端市场,从此中国制造被贴上了“低劣价廉”的标签,而Made in China便失去了一个民族最为核心的技术灵魂。
  尽管国内的诸多制造企业,甚至一流的研究机构,成天对外宣告着N项技术研究已赶超世界领先水平,但中国制造业已在国际舞台中逐渐被边缘化,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这些好高骛远的心态中,我们能深刻的看到中国制造业日益低沉的背后,人心的浮躁和夜郎自大的危机,这缩影有如百年前的清末,自认是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却被东瀛小国的一场海战击溃了整个民族的自尊。
  逆转制造业的危机
  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是强国基础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中国的制造业若想摆脱困境,最为关键的首位,是在于技术的实用和创新。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来说,并不缺少一流的研发团队和深厚理论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和德日的显著差距在于,德日的科技团队和高校研究是完全与实际生产紧密对接的,都是围绕企业甚至军工项目直接展开的,最终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或应用于企业的一线生产实践环节中,带有显著的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科研转化率很高,与企业的结合是广泛而深入的,因此在德国和日本不难看到一些中小型企业,却具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中国的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学术领域上钻研深厚,却缺乏与工业企业实际问题的对接,造成了科研成果五花八门,但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的成果却少之又少。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急功近利,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评职称而撰写各类高深论文,却缺乏深入钻研和分析问题的耐心,更不要提真正的去创新研发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了。因此www.cechina.cn,中国的技术并不缺少理论研发,缺少的是针对于实践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其次,制造业技术人才的水准,也会对制造业产生相当关键的作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德国的制造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其实得益于德国以产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德国人对于人才的看法,并不局限于科研尖端的领军人才上,而把重点用于广泛培养具有精专水准的职业型人才,大多年轻人选择与产业直接对接的技术培训,每周在企业实践3-4天,而用1-2天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所学理论与企业实践形成无缝结合,这样的学生一毕业,便能在工业企业中直接上岗。因此www.cechina.cn,德国通过这种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广泛培养了具有精尖技能的劳动技工和专业型人才。而我们国家的教育过于偏重理论和应试教育,缺乏职业导向,导致很多工程专业的学生被灌输大量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并没有对整个学科产生实践上的深入理解。很多刚从校门出来的应届生对技能掌握很青涩,需要在工业企业里摸爬滚打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的实现操作。因此要从教育根本上进行彻底的革新,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人才的质量。
  最后,对于制造业人员,要始终抱有踏实的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德日强大的一个因素,源于德国人严谨精准的民族性格,以及日本人苛求完美的拼命精神,德日的专业人才,无不具有精益求精的细致和追求效率的高品质,因此他们的制造业也极为完美的呈现了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如果我们也能有他们那种细致入微的研究精神,那我们的产品也会日益精湛,从而摆脱粗大笨重的标签。
  综上,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缺乏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和自主的创新精神www.cechina.cn,仅靠仿制和低廉的价格占领中低端市场,是毫无前途的。百年前,为了振兴清朝的近代工业,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但百年后,我们已经清醒的看到,师夷长技带给制造业的是一条不归之路,我们应该彻底摒弃依赖和复制他人技术的思想,因为总抱着亦步亦趋学习模仿他人的态度,是永远无法研制出真正属于我们并超越世界的产品。中国人是智慧的民族,在一千年前的宋代,我们没有模仿过谁,但却发明了世界独创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拥有着领先于世界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术,中外商人的海船很多都是“宋朝制造”。而一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却抱着师夷长技的慵懒和依赖,让“中国制造”在世界的舞台中彻底黯淡失去了光芒,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民族最为深切的悲哀。(作者:王文竹)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