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人工智能将改变什么?“智能+X”或将成为创新时尚

来源:科技日报2015.07.29阅读 1173

  可以端菜扫地、唱歌跳舞,可以跟孩子做游戏、陪老人谈天说地……在刚刚结束的第19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智能服务机器人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明星”。

  让机器人从仅仅行动自如到“能听会说”,甚至到“能理解会思考”,靠的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它将给产业结构等带来什么影响?……在26日举行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
  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春天。语音识别、图像分类、机器翻译、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前,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在单点突破、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超越人类智能。比如日本仿人机器人、美国猎豹机器人、德国工业机器人,还有我国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说。
  但专家们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和应用依然任重道远。“人的大脑是一个通用智能系统,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与之相比,现有的人工智能差距还比较远。比如没有智慧,没有情商等。”谭铁牛说。
  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打败人类冠军,但在对智能水平要求更高的围棋项目中只相当于业余五段水平。目前无人驾驶的概念车只能在某些测试路段做到高度自动驾驶,而在人口密集型城市街道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需要长期攻关。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机遇挑战并存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虽然起步较晚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但发展势头良好,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2014年,我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猛增54%,达到5.6万台。2014年我国智能语音交互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指纹、人脸、虹膜识别等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同时,我国已经拥有一支人工智能研发队伍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设施齐全的研发机构,研发产出数量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很多企业也积极布局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如百度的“百度大脑”计划、科大讯飞“超脑计划”等。
  一些与会专家表示,尽管我国在一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高精尖零部件、技术工业、工业设计、大型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系统以及基础平台等。
  同时我国人工智能的整体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以机器人为例,2014年我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只有1.6万台来自本土供应商,并且大部分是低端机器人,其他则来自海外供应商。并且我国“机器人密度”仅为德国日本等国的十分之一。
  “智能+X”或将成为创新时尚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蓬勃发展www.cechina.cn,已成为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创业投资的热门方向。谷歌、IBM等国际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链,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智能+X’将成为创新时尚。人工智能将在国防、医疗、工业、农业、金融、商业、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谭铁牛说。
  “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表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重大需求,发展智能产业和智慧经济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际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形成垄断。我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市场需求优势、用户数据优势等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抢占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专家同时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数据共享等挑战。应对人工智能的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以支撑智能化发展,引进培养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同时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也应加强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