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业界新闻

“中国智造”的梦醒时分:机遇与变革

作者:www.cechina.cn2014.09.12阅读 645

        中国制造业升级路线为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创造”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最迫切的“时代需求”,仿佛“中国创造”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全部。但是,昆山爆炸事故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中国制造业30年来赖以起步的低端制造业怎么办?
        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吸纳了大批低端劳动力,提供了廉价的工业品,是我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中国制造越来越贵、海外市场越发难进的情况下,这些制造业面临着被国内和国际供应链挤压的生存困境,进退两难:去创造吧,没钱没把握,是找死;不创造吧,利润越来越低,是挣扎等死。即便是实力较强的国企央企,也存在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务,承担着安置劳动力、维护就业稳定的重大责任。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语境中,继续负担这样的责任就成了一种奢侈品。
        面对中国制造业多年的路径依赖,如何破除“低端”的魔咒,在产业链和国际市场上趟出一条路子来?
        机遇
        尽管业界还在争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但第三次工业革命无疑是中国制造业一个最大的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快速下滑,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小。显然,这是劳动在被资本、技术替代以后,继续被人力资本、数字化替代的结果。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这要求生产者贴近消费市场,更加符合人性和需求的生产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这两大特点都会使以廉价劳动力和规模经济取胜的中国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一轮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上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我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历史性地交汇在一起。今后20年,将是我国在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发展机会后第一次接受新一轮产业变革洗礼,实现由大到强,成为制造强国的绝佳发展机遇期。
        国内,尽管中国经济增长率稳中有降,但国内市场仍然受益于“四化同步”的发展,为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市场之庞大,令众多外企垂涎,也是支撑中国制造业转型突围的动力所在。最近,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方法思考》。报告分析称,中国市场正发生重大变化。BCG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层次的提升,中国制造必然需要转向中端产品和中端市场。到这时,内需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倒逼作用将体现出来。这将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动力。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丰富产业格局的同时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四化同步”发展将形成一个13亿多人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变革
        “制造强国”应该具备五大特征:一是拥有一定数量世界知名的企业;二是具备高创新能力及竞争力;三是掌握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四是效率提升与质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实际现状与“制造强国”还相差很远,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企业赶超先进也优势多多。
        中国制造企业突围,有两个强大的内生力:一是巨大的内需市场,二是强大的改革动力。中国企业必须学会运用这两个动量。
        内需市场自不必说。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将为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巨大动力。
        我国制造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还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够。当前正在推进的打破垄断和市场化改革,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融合,为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基于制造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和政策、制度的外部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高层次的制度变革、规划协调和支持保障。
        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于已积攒足够的资本、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本身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自身的又一次转型升级www.cechina.cn,迎来再一次的发展。虽面对重新抬头的世界制造业竞争,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中国制造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www.cechina.cn,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再下功夫。
        早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特别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从“我很强大”的幻梦中醒来,开始意识到自己“大未必强”,并在度过几年艰苦的日子之后,开始通过对标强者认识自己的劣势,开始了超越之旅。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认为www.cechina.cn,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有两方面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的再制造化。他指出,再制造将会极大地改变工业的运行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发展自动化、个性化、快捷化的制造能力,二是要发展新材料技术。这两方面的技术是形成自工业化和基于此的再制造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比如航空工业,在自工业化时代,林左鸣认为www.cechina.cn,以后可能不是飞机制造公司造飞机,而是飞机的用户——航空公司采取自工业化方式生产飞机,由他们组织全世界气动力学专家、结构力学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一起来研究飞机怎么设计。原来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分离,现在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合为一体,开展自工业化。
        目前,许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开始应用工业机器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购买国。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购买了36,560台工业机器人,超过日本和美国,需求量位居全球第一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且年均增长率达40%以上。分析人士感叹,“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工业机器人有如此巨大的需求”。
        此外,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和品牌,中国对供应链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加。5月,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感叹:“中国人正展开欧洲购物之旅。”中国收购西欧工业企业的浪潮正创历史新高。2014年年初至4月底,中国海外并购规模已超过290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
        为了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后发优势,中国正在描绘“制造强国”蓝图,到2025年进入第二梯队,2035年进入第一梯队。
        中国是后发的现代化工业国家,又心存“强国”之梦,是以一直都有着利用机遇实现“超越式发展”的心态。几十年前的“超英赶美”虽然听上去比较荒诞,但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超英”。这充分说明,跨越是可能的。
        当美国政府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政府启动“工业4.0”这一系列提振制造业的强国政策之后,曾经的“世界加工厂”也到了华丽转身的时候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也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