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人工成本明显上升,机器人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制造业回撤现象对机器人产业是机遇还是挑战?机器人发展需重点关注哪些内容?作为FA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三菱电机对这些话题持何观点呢?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名古屋制作所市场&产品企划部机器人课申德山近日接受CEC记者专访作出了解答。
CEC: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机器人市场?
答: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开始在汽车行业出现普及性应用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主要是大型机器人用于焊接、喷涂作业,随着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此类机器人在中国的突飞猛进。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制造业人工成本明显上升,机器人再次受到关注,大、小型机器人都开始扩大应用范围,三菱电机看好发展前景,正是在这一阶段进军中国市场的。
近来中国出现了制造业回撤、转移东南亚等现象,但是即便回撤到企业所属国,仍然实行的是"再工业化",利用机器人智能化生产代替人工操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机器人产业仍然朝良好方向发展,应用仍是主流。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机器人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包装、食品、化妆品、电子电气、金属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人需求有较大空间,汽车业的应用也从整车向零部件深入,机遇大于挑战。
CEC:机器人深入行业发展时遇到哪些挑战?
答:我认为主要有三大挑战。第一,尽管人工费不断上涨,而机器人高昂成本目前仍停留在一定水平,对普及造成了一定制约。第二,中国的机器人系统集成能力还较弱。机器人应用需要和周边设备如传动装置、PLC程序管理等有效集成合作完成任务,作为供求结合的中间技术环节,系统集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器人发展。第三,客户的应用意识还有待提高。不能把机器人投入简单地和人工作比较,机器人应用带来的附加效益,对于产品品质的保证很难直接评估。我们在和客户接触时,需要详细介绍机器人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工作,给客户一些经验介绍和建议。
CEC:高度智能化是否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答:高精度高速度的智能化机器人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尚未达到非常高精端的地步,简单生产线上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有所普及,但是复杂应用的取代仍需时间。欧美市场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信息化要求很高,可以预见若干年后的中国也必然有同样的需求。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讲,既要前瞻发展进行新功能新产品的研发,引导市场和技术方向,又要兼顾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就目前而言,机器人速度、精度技术上升空间不大,而如何与周边传感器、控制器结合实现有效应用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CEC:能否介绍下三菱电机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及发展状况?
答:三菱电机从日本的机器人元年(1980年)就开始投入研发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迄今已有30年的产品,目前我们把产品定位在搬运重量20公斤以下的垂直多关节以及水平多关节小型机器人领域,该领域在日本以及欧美市场都拥有相当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这些业绩都基于我们产品所具有的高端的性能,丰富的功能以及稳定的品质。特别是新产品F系列机器人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加上视觉、力觉传感器的智能化应用,可识别空间、体验触觉,能更准确高效完成搬运、装配等工作,朝着类人化的方向发展。
搬运重量在20Kg以下的小型水平4轴、垂直6轴机器人
三菱独有的基于PLC平台的系统整合解决方案平台iQ-Platform机器人
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多功能抓手等核心技术的智能化装配单元(热继电器全自动化装配平台)
三菱电机作为FA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各种产品横向整合具有强有力的优势。可对庞大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的"iQ Platform"直接连接机器人和可编程控制器www.cechina.cn,大幅提高了程序控制和机器人控制的协调性,使精细控制实现高速化、简易化。比如,可事先检测机器人之间操作或自行运行时的碰撞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并可使之停止,这种干涉回避功能可减轻对机器人、抓手、工件的损伤;通过机器人之间CPU的连接,可实现多个机器人进行长物、重物的搬运,保持相互夹持位置关系进行组装作业。
总之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我们会积极把三菱电机最优秀的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CEC金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