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能源诊断、节能量监测、节能量跟踪等服务,降低用户的能耗,并从中获利。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耗能单位和能耗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企业则可以从中获利。不少企业看中了其中的潜在商机,纷纷投身其中。
《2011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www.cechina.cn,其中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1719家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www.cechina.cn,比上年增加了88.23%。行业从业人数也有大幅度增加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万人,增加116%。
尽管节能市场“蛋糕”很大,但是,不少企业进入之后发现,这个市场远不像自己所想得那样一帆风顺。有关专家指出,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成为国外节能的主流模式,胜在“共赢”。用能方可以“零投入”完成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公司有钱赚,政府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国内的业主前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资金。这个投资收益不能马上收回,往往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设备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潜在风险,让参与其中的节能服务公司经营者苦不堪言。
贷款难、融资不畅是目前能源管理公司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国内从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公司经营时间短,大多数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注册资本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银行无法对项目的质量、项目节能的效益等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使得很多节能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有专家分析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个特殊项目,没有抵押物或抵押物很少。银行出于风险控制考虑,常常会拒绝放贷,让节能服务公司不敢签下大项目。没有大项目,企业就没有高利润,于是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节能服务公司就陷进了一个“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