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EMC)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蹒跚十年之后,合同能源管理(EMC)终于迎来了行业春天。继4月初国务院转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后,近日中央财政又下拨20亿补贴该领域发展,另外,与《意见》配套的细化政策及一些长效刺激机制也将陆续出台。EMC未来市场规模上千亿毫无悬念,乐观者甚至看到上万亿。分析认为,节能服务企业和节能设备制造商是主要受益者。
刺激措施:政府采购力挺EMC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政府采购支持政策要发挥效果,至少要分成两步走,一是将合同能源管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当中,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的采购积极性。
事实上,将合同能源管理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在4月初的《意见》中已经初见端倪。《意见》指出,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该人士指出,一直以来,合同能源管理费用没有对应项目可以列支,这使得各级政府机构有所顾虑,而明确列支将化解此技术障碍。
用能单位享受不到节能收益,是制约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一大因素。据该人士介绍,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之一www.cechina.cn,就是节能服务企业与用能单位共同分享节能成果,但由于政府采购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后,节能收益都归国库所有,所以用能单位的积极性并不大。为此,有关部门正在探讨提高各级政府机构的积极性,即将部分节约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用能单位。
这种做法在一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有了先例。据专家介绍,为提高采购人的积极性,河北省规定,凡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的,节约资金的10%可以用作行政经费。除了提高积极性以外,有关部门还在考虑将合同能源管理纳入绿色采购范围,使得政府机构必须优先采购合同能源管理。财政部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执行的绿色采购制度的覆盖范围还比较小,主要是在货物类采购时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节能产品,但对工程、服务类的采购则没有这一项规定,因此有必要将这一理念引入其中。
业内人士对政府采购政策显得十分期待。一个有EMC业务的节能服务企业老总对记者表示,如果能将EMC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那么,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将有望得到缓解,因为“政府采购是一个金字招牌”。
发展障碍:多方联手清除
4月初《意见》刚发布时,一位从事EMC行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其对《意见》能否获得有力执行的担忧。然而,多方面消息表明,国家对EMC的支持决心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在《意见》出台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拿出了中央财政补贴方案,还第一时间下拨了20亿的资金。
申银万国的一份报告指出,此次补贴具有补贴力度大、补贴范围广等特点。按照中央财政每吨煤补贴240 元www.cechina.cn,地方财政补贴60 元的标准,补贴力度相当于标准煤煤价(960 元)的30%。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财政补贴会成为常态。相关专家对记者称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从《意见》来看,政府的主要意图是帮助节能服务企业扫除行业发展的一些较大障碍,使其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www.cechina.cn,而不是通过补贴来托举。“仅依靠补贴的力量十分有限,EMC的发展壮大最终还是要看市场。”该专家称。
旨在扫除发展障碍的税收、金融的政策也将在近期出台。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