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和利时在海外市场再布一子,以73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Bond集团公司100%所有权。这是和利时继2011年收购新加坡Concord公司后的又一次出手
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仍保持着中国首家实施海外并购
自动化企业的记录。
和利时集团董事长王常力博士一行人并没在签约结束后立刻回国,而是就地召开了三天的集团国际化战略会议。尽管依然像第一次海外并购那样行事低调,但此番,王常力却提出了“国际化要大投入才能大产出”的口号,这位中国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希望借这两次并购,建立起和利时与国际市场的纽带,从而迈出其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海外“桥头堡” 对于中国自动化企业来说,由于行业起步较晚,甫一出生便要进入同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等欧美百年品牌群雄逐鹿的激烈战场。曾经,中国自动化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一度处于劣势,直到近十年,随着和利时、浙大中控等本土自动化品牌的崛起,才使本土企业逐渐在自动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机遇从来都与风险并存,近年来,随着我国核电、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放缓,国内市场需求渐显疲态,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就变得重要起来。然而在这方面,和利时集团副总经理邵柏庆却道出了过去出口海外的一些无奈:“以往参与海外项目仅随着工程承包商出口,我们并不能接触到最终客户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而仪表控制产品的份额又很少,我们若想说服更多的终端客户使用和利时的产品
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事实上,和利时对国内市场风险也早有考虑,早在2008年选择在美国上市就是在为国际化做准备。此番收购的这两家公司均在东南亚地区,一方面出于对东南亚与我国在地理、文化上都较为接近的考虑。另一方面,和利时也看好东南亚自动化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而新加坡良好的税收政策和市场环境也是被和利时选为海外收购首站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新加坡建立海外总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我们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内核电和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放缓的形势下,海外的研发和项目可以帮助我们保留和提升核电和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团队”,邵柏庆进一步解释,“长远上看,我们希望实现国内和海外的业务销售额并重,下一步就是向海外输送大量研发、销售人才。我常常跟员工们开玩笑,都没见过老外,还叫什么国际化。”
从收购这两家企业的花费之巨也可以看出和利时的决心,两笔收购分别耗资7670万美元和7300万美元,这对中国自动化企业来说并不是小数目。据介绍,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应用领域上与和利时重合的EPC同行,早先收购的Concord公司侧重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石化和制药工厂等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Bond公司则是为工厂自动化、楼宇、机场等提供机电方面解决方案的EPC承包商,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有三家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当地的渠道和客户当然是王常力肯花大价钱的重要原因,但和利时的目的还不仅如此。
和利时20年的发展一贯保持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路,专做国际知名品牌不愿意做或者不能做的地区和项目,用邵柏庆的话说,赚的是“辛苦钱”。而竞争对手们的高附加值项目,有着更为可观的利润空间,赚的是"轻松钱"。如今,和利时将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和技术,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通过赚取“轻松钱”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Concord公司果然没令和利时失望
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其于2012年底接到了新加坡南北、东西线(“NSEWL”)现有的信号系统替换项目以及为Tuas西延长线新的信号系统建设提供设计、安装、测试和试车订单,合同价值约1914万美元。
“这两家公司做服务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在当地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它们本身就有海外订单,这些海外收入为我们进行海外产品研发、销售推广和客户关系培养提供了保障。”邵柏庆介绍。
真正“与国际接轨” 邵柏庆是技术出身,言语间透露着逻辑的严谨。“单纯从市场体量上的增大并不是和利时国际化的初衷。”他认为从技术上讲,中国的自动化企业走出国门是必然趋势。行业的先天属性导致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权威的标准都在海外,现如今工业控制的
智能化、微型化趋势十分明显,当国内还把模块化、
视觉产品等当成前沿技术时,在国际上早已成了必需品,这样的差距不靠近国际市场是难以缩小的。
据了解,国内的许多项目诸如和利时曾经参与的原铁道部招标项目,并不需要产品具有国际标准的资质,只需要满足原铁道部自己的产品要求就可以参与招标。在这样的技术和标准差距下,如果中国自动化企业还仅局限于本土市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进军东南亚市场,和利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海外研发中心也将是和利时打下国际化根基最重要的一部分。
与西门子、ABB等这些开发多元化产品的国际品牌相比,和利时自身的产品应用范围还很窄,有一定的局限性。据透露,和利时也积极在欧美探寻与和利时技术互补的企业,并且不排除在锁定合适的目标后采取并购的可能,或者自己在欧美建立研发中心延伸产品的应用,毕竟自动化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研发能力。“现在我们只是从北京走到西安(2011年成立西安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并在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服务站),从中国走到了东南亚。”邵柏庆欲言又止。
对于和利时来说,酝酿5年的国际化终于利剑出鞘,至于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放眼中国自动化行业,国际化也才刚刚开始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下一个可能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