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资讯 > 工业无线

智慧园区托起企业腾飞的翅膀

作者:www.cechina.cn2012.04.28阅读 3323

还在沙盘上时,它就以其独有的功能和魅力吸引了海峡两岸企业的高度关注。揣测、预测、质疑、猜疑尚未落定,一幢幢新建筑的落成,就已经把时代的大门悄悄地推开。

2012的初春,似剪的春风不仅裁出了明媚的春色,也裁出了郑州台湾科技园的新衣。一个工业地产的神话,就这样书写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第一个春天,厚道而智慧的河南人,用勤劳和高效把一个现实版的智慧园区展现给了海峡两岸。
  郑州台湾科技园作为中华海峡两岸相互投资协进会推动在大陆投资的第一个以“台湾科技园”命名的产业聚集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敏锐把握科技发展脉搏,以建设智慧园区为目标,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第一个智慧管理示范园区和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研发生产、展示交易基地。
  历史机遇承接产业转移之大势
  
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郑州台湾科技园的建设是这一历史机遇中的重要一环。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是为河南寻找未来,也是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寻找未来。郑州台湾科技园的重要作用尽在不言中。
  去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地方指导意见》的出台,产业集聚区的承载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重视。《意见》提出:加强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中国产业内迁的大趋势、产业整理的大潮流、产业升级的大更新正由沿海向中西部、华北大部、华中中部快速扩张。沿海的产业落地,高成本和产业空间不足。为郑州这样的内陆港城市提供了丰富的产业承接、企业召集机会,这也是中国赶超经济发达国家,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产品竞销力、提高国力综合保障的必由之路。筑巢引凤的意义就在于此。
  顺应趋势而上,河南的产业集聚区遍地开花,标示着河南省“已具备了接纳国际国内高水平、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和能力”。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及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www.cechina.cn,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进行分析。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经济学家的描述,国外的产业集群实践,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范本,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承接意识、集群能力、操作水平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践。我们做到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了,一个崭新的科技园区、可以骄傲地昵称为“智慧园区”的郑州台湾科技园应运而生。
  紧跟时势河南要建高端产业园
  
承接产业转移,这是河南的历史机遇,怎么做?只有顺承趋势,针对大量资金没有项目出口,大量项目没有企业承担,大量企业没有平台承载的空隙,要为产业落地打造高端承载平台,让企业安家,让企业乐业,才能迎头大发展。
  河南企业要发展,不能孤立发展,河南产业要优化,不能单向优化。河南还需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引进优质资本、引进先进产业,通过优质先进带动本地经济万马奔腾。如何引得来,保得住,做的远,赢的欢?只有投建高水准、高质量、高兼容、高集约的产业园,让高端的产业园站在河南招商引资的火车头位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蛇口工业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拉开了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幕。随着苏州工业园、广州经济开发区等超千亿产值的典型工业园区不断建设与发展,全国各地掀起建设工业园区的大潮,到2011年底中国国家级、省级的工业园区约1800家,全国所有的各种工业园区相加可能超过万个。
  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和新兴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对新时代的工业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老工业区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由过去低产值加工产业向高产值科技产业的优化,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调整。由此出现了以新兴产业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型智慧工业园区。河南是中国的粮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首义就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历史的重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严肃、沉重和紧迫。
  纵观国内的工业园区:2009年,江西省工业园区平均亩产贡献税收3.2万元,河北鹿泉市土地亩产税收及格红线5万元,上海宝山区庙行镇工业亩产税收10万元以上享受政府奖励,天津滨海新区低于18万元亩产税收的企业原则不再接纳,作为工业聚集区的杭州特色工业功能区亩产税收60万元,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年亩产税收达到130万元……
  这里边,已经有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那就是,要建有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意义的高端产业群。
  要实现这一宏愿,就要坚定地培育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尤其是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聚集。从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聚集经济、品牌经济、产业经济。靠产业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拉动需求,加快增长。
  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进行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实践中,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运用市场机制www.cechina.cn,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工业地产发展就是很具可行性的办法之一。
  河南抢抓机遇,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有地产开发经验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及时转移到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来,既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减轻压力www.cechina.cn,又避免政府建设产业集聚区导致的资源浪费、服务错位等一系列问题。大连软件园、美国硅谷、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等地的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区比政府更了解企业的需求,这就好比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通道。只要政策到位,引导到位,河南工业地产蓬勃发展之日,就是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好契机。
  智慧园区托起企业腾飞的翅膀
  
什么样的园区是智慧园区?就像很多人小时候在作文里对未来的畅想,在未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智能化,不必在单位就可以通过视频和网络组织会议,不必在费时费力的打卡签到,领导者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整个企业的组织运行-----比起智慧园区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这一切都显得非常小儿科,但是,这一切,在郑州台湾科技园智慧中心正在实现。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服务与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2010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指出: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智慧中心是郑州台湾科技园五大开发特色之一,通过“物联网基础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办公系统、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公共设施系统、智能后勤管理系统、智能能耗监控系统”七大版块规划建设,以“低碳、智能、人文”为核心理念,最终实现“园区安防一张网”、 “数据信息一套库”、 “无线办公一片云”和“后勤服务一张卡”的四统一智能管理,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创新型、生态型和有内涵的“智慧园区”。
  物联网基础系统是园区数字管理的基础平台和整合服务中心,包括云计算中心、监控中心和无线网络覆盖系统建设,为园区及入住企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数据存储空间及大负荷数据运行支撑平台。
  郑州台湾科技园联合北京新时空等物联网领先企业,在园区内建设面积为300平方米的“物联网体验中心”,在其中既可体验园区各种智能化应用,也可以体验物联网企业所研发的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环境监控、绿色农业等典型应用,以体验促宣传,以体验展形象,使大众对企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和生动,使其成为展现物联网产业亮点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物联网技术通向社会大众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物联网企业间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物联网是一种智慧服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应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集成应用程度越高,智能化程度便越高,产生的效益就越高,越容易实现物联网的商业盈利。
  郑州台湾科技园以园区为组织载体,积极推动进驻园区的物联网企业成立物联网建设联盟,推动关联性企业合作,使园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结成战略共同体,以“建设联盟”的形式提升物联网集成服务能力,形成拳头与指头的竞争,提升市场进入能力。同时,在合作中推动物联网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使园区成为物联网企业的优质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
  郑州台湾科技园,七大系统交互连接,通过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把智慧基因注入到园区及进驻企业的发展当中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高效与便捷,以无处不在的智慧力量,托起企业腾飞的翅膀!

版权声明:版权归控制工程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频道推荐

关于我们

控制工程网 &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全球工业控制、自动化和仪器仪表领域的先锋媒体

CE全球

联系我们

商务及广告合作
任小姐(北京)                 夏小姐(上海)
电话:010-82053688      电话:18616877918
rendongxue@cechina.cn      xiashuxian@cechina.cn
新闻投稿:王小姐

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2003-2020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